威马“梦华录”:质量滑坡、销量下挫,4款车撑起的IPO能否救赎?
2022-06-15 17:16:36 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陈梓庆
造车新势力的现状和未来,总是中国汽车市场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蔚小理”逐步站稳脚跟,一些二线新能源品牌却在夹缝中挣扎,威马就是这样一个遭遇窘况的品牌。
6月1日,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引发关注。实际上,从2020年多次被曝出车辆自燃,再到去年被消费者集体投诉“锁电”问题,加上每况愈下的销量,威马已经站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悬崖边上。快速崛起却又光速陨落,只有4款车型在售的威马,靠IPO又能否实现救赎?
▲来源:威马汽车官方网站
威马的掉队并不突然
威马汽车的诞生,是电气化趋势的产物,也是智能化浪潮的必然结果。
时间回到2015年,彼时,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成立,公司定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做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
2018年3月,威马首台量产车EX5试装下线,随后多个车型陆续问世,通过和百度、360等企业合作,威马在自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OTA等领域取得不少自研成果,一时间成为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独角兽榜单TOP100》显示,威马估值达410亿元人民币,位列总榜第17位,汽车行业排名第1,估值相较2019年增加1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7%。
▲来源:威马汽车官方网站
经历市场蜜月期的威马,销量也开始走高。2020年威马的交付量为21937辆,当时仅次于“蔚小理”,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大哥”,市场上甚至已经有期待威马超越“蔚小理”的呼声。
2021年,威马汽车交付量达到44152辆,此时,要讨论国产新能源汽车,威马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品牌。
然而,物极必反,威马的销量巅峰也是其走下坡路的开始。2021年的全年销量,威马虽然排在新势力销量第五位,不过在绝对数值上已经被“蔚小理”拉开差距,还被哪吒和零跑反超。
到了今年,威马的销量成绩更加不尽如人意,2022年第一季度只交付7476辆,这只是小鹏交付量的22%和理想交付量的24%,在新势力中也已经成为边缘选手。
威马的崛起是必然,陨落也是必然。在炮灰众多的中国汽车市场,说威马大势已去还太早,不过机遇的背后确实隐藏危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方兴未艾,车型和相关技术更新迭代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缺少爆款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支撑,电气化和智能化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不妨回看前文提到的威马“三步走”战略,显然现在威马仍未完成第一步的规划,而市场却已经日新月异。面对强势的特斯拉和“蔚小理”,威马要做的还有很多。
自燃事件频发,锁电丑闻不断
行文到此,便出现了一个问题,短短3年时间,威马为何会大起大落?
实际上, 在2020年,威马遭遇了品牌史上的“至暗时刻”。当年,全国多地出现多起威马汽车起火事件,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来源:网络
2020年10月,威马汽车宣布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EX5汽车,共计1282辆。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然而,召回并未能消除汽车起火的问题。威马汽车最近的一次起火事件发正在今年4月,在海口的一个充电站,一辆威马EX5汽车在充电完成后不久起火燃烧。
2年时间以来,威马汽车多次出现疑似自燃问题,不过威马方面并未对相关事件的起火原因和善后措施作出详细回应。
然而,对于电池可能存在的缺陷,除了2020年10月的召回公告之外,威马采取了“鸵鸟式”的应对手段。
据车主们反映,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威马以提供车辆全面检查、赠送京东购物卡等形式,诱导车主到门店进行车辆保养和升级操作,期间对车辆电池“锁电”,人为降低电池壳充入的最大电量,导致车辆电池续航“缩水”。2022年1月,173位威马车主联名向威马汽车发去律师函,控诉威马通过欺骗手段缩减汽车电池容量以掩盖产品自身重大安全缺陷的行为。
▲来源:网络
质量和售后问题层出不穷,在各大车企纷纷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共创之时,威马却屡屡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上。一旦产品和服务全面落后,威马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车型布局单一,威马汽车产品力不足
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威马的车型是否为购买新能源车型的首选?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明显两极化,有覆盖各种车型、动力、驱动形式的领头羊,也有走“油改电”老路的应试者。因此,差异化优势就显得尤其重要。
特斯拉的品牌口碑和技术优势、比亚迪的插混技术、理想的中大型SUV细分市场车型、蔚来的高端纯电SUV……这些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然而,当问到威马的差异化优势时,却显得捉襟见肘。
实际上,如前文所述,威马汽车的定位是“电动智能品牌”,也确实在EEA、SOA、L4级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不少技术成果,其今年下半年将上市的M7甚至搭载L5级别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设备。
然而,现阶段消费者对威马的品牌印象,似乎很难与智能化相关联。去年4月,威马推出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W6,搭载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Living Mate全车交互系统等最先进技术,不过销量却未能实现领先,甚至不如自己旗下更加便宜的车型EX5。
▲来源:威马汽车官方网站
既然难现爆款,那么威马能否靠数量取胜?答案也是否定的。智能驾驶的定位需要大量成本支撑,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车联网、三电系统均需要对前期研发的大量投入,这就决定了造车新势力难以短时间内上市太多量产车型,威马也难逃此客观定律。
目前,威马在售的车型仅有4款,分别是EX5、EX6、W6和E.5,涉及紧凑型SUV、中型SUV和中型轿车,售价从16万元至27万元左右,而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区间,单一的车型布局也让威马难以精准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2021年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SUV销量前15名中,威马仅有EX5上榜,蔚来则有ES6、EC6、ES8三款车型在列。
面对危机,威马也积极救赎。6月1日,威马宣布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其IPO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如果IPO成功,无疑会为威马的重新崛起注入强心剂,不过威马要做的,还是要不断提升车辆品控和服务水准,以及核心技术的自研能力。
▲威马汽车港股IPO招股书
对于威马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车型布局规划、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消费者报道》想威马汽车方面发送了采访函进行问询,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实际上,面临危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当然不止威马一家,有些品牌甚至未被消费者熟知,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电动化和智能化确实为汽车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我们乐于看到汽车市场百花齐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过,汽车品牌不能只为市场红利而生,而是要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成为消费者需要和信任的品牌。
因此,不仅是威马,对于所有立志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的品牌而言,都要面对市场的残酷考验。是否真金不怕火炼,需要拿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来应对。质量滑坡、技术停滞、夸大宣传,这些与品牌形象和产品售价格格不入的行为,终将反噬看似不可一世的各大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