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花生油对比测评:香浓、安全、健康的压榨花生油该怎么选?

2020-05-22 15:11:50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陈宇

花生油,特别是压榨花生油,以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虏获了无数的消费者。但是,林林总总的花生油里面,谁才是真正的压榨花生油呢?

 

20205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10款花生油,包括鹰唛花生油、刀唛压榨花生油、鲁花5S压榨一级花生油、西王压榨花生油(浓香型)、胡姬花古法小榨花生油、多力压榨一级浓香花生油、长寿花压榨花生油、龙大压榨一级花生油(特香型)、福临门压榨一级花生油、金龙鱼压榨一级花生油(特香),检测指标包括溶剂残留、香气、黄曲霉毒素、反式脂肪酸等。

 


结果显示,鲁花、金龙鱼等10款送检的花生油均未检出溶剂残留,符合压榨花生油的标准要求。

 

主观盲评发现,鲁花香味评分最高,达到“很香”的级别;鹰唛和刀唛则被吐槽没有花生香味。

 

CCR综合测评中,鲁花得分达到9.5,表现较优;鹰唛和西王则因反式脂肪酸、香味等指标表现不佳,排名靠后。


测评报告一:10款花生油均符合压榨油标准,鹰唛、刀唛“无香味”


几乎所有的品牌花生油都宣称自己是压榨花生油,但这都是真的吗?压榨油最大的特点是香味浓郁,所以,哪款花生油最能满足你的味觉需求呢?

 

《消费者报道》送检了10款花生油,检测指标包括溶剂残留及香气评分。

 

结果显示,鲁花、金龙鱼等10款送检的花生油均未检出溶剂残留,符合压榨花生油的标准要求。

 

主观盲评方面,鲁花香味评分最高,达到“很香”的级别;胡姬花、金龙鱼、龙大、福临门及长寿花为“较香”;鹰唛和刀唛则被吐槽没花生香味。

 

未发现溶剂残留

 

《消费者报道》此前进行了一项关于花生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购压榨花生油。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压榨花生油具有更浓郁的香味,符合传统的饮食喜好;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也担心某些花生油中可能有残留的化学溶剂。

 

业内资料显示,目前商品化的花生油生产工艺主要有2种: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的方式,从花生油原料中提取油脂,不会用到化学溶剂;浸出法则利用是特定的溶剂如轻汽油、正己烷等进行提取。

 

浸出法的化学溶剂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比如质量不纯的轻汽油可能含有有致癌作用的苯和多环芳烃。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早在2003年国家粮食局牵头制定的标准就规定,花生油等商品必须标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的工艺。

 

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品牌花生油或者是小众的散装花生油,都清一色地宣称为压榨花生油,以获得消费者青睐。

 

然而,著名油脂专家王福祺曾撰文解释过,一些非风味油脂可以先使用压榨法提取部分油脂,再用浸出法从油渣中浸出剩余油脂。

 

因此,这种方式生产的“混合型”浸出花生油有可能被不法商家用来冒充真正的压榨油,毕竟压榨油的价格要高出不少。

 

但是,消费者光凭外观难以判断所买花生油是否为压榨工艺生产。《GB 1534-2017 花生油》国家标准则规定,压榨花生油不得检出溶剂残留。

 

所以,根据溶剂残留的水平可以对压榨花生油的真实性进行初步的评判。那么,你买的花生油真是压榨的吗?

 

检测结果显示,鲁花、金龙鱼、胡姬花等10款宣称为压榨工艺的花生油均未检出溶剂残留,符合标准对压榨花生油的要求。

 

 

 

王福祺表示,花生油要保持原有的浓香味,就必须采取压榨法(通过压榨前的高温蒸炒才能出香),而不采用浸出法。

 

换句话说,一般浸出法生产的花生油香气可能并不如压榨花生油那样浓郁、明显,因此,通过闻气味消费者也可以作出一个感官上的评价。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的花生油都是以压榨法生产的,并且,压榨法和浸出法生产的成品花生油在品质上没有多大区别。”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中指出。

 

不过,对于安全性而言,浸出油是否真的如消费者担心的那样要比压榨油更差呢?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曾公开表示,浸出法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公认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生产工艺。

 

他同时强调,浸出工艺采用的是国家专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烃类溶剂,属于食品级别,并非消费者口中的汽油。浸出油的毛油不能够直接食用,必须经过脱除溶剂和精炼工艺,达到国家标准后,就是能够食用的安全成品油。

 

鲁花最香,鹰唛、刀唛无“花生味”

 

风味是花生油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款花生油是否具有浓郁的香味,是多数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依据。

 

“采用压榨法生产的花生油,因为花生原料在榨油前经过加热处理,所以榨取的花生油香气会比浸出油好一点。”陈中表示。

 

在炒制过程中,花生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通过参与复杂的反应产生众多风味物质,这些物质在制油过程会转移到花生油中,形成压榨花生油浓郁的风味。

 

此次送检的10款花生油样品中,均标称为压榨法工艺生产。为比较它们的香气,本刊专门委托专业的测评机构邀请了10名不同学历的志愿者进行了花生油香气的主观盲评实验。

 

主观盲评结果显示,鲁花花生油香味评分达到7.1分,属于“很香”的级别,同时也是唯一一款达到7分以上的花生油产品。

 

 

 

胡姬花、金龙鱼、龙大、福临门及长寿花的评分分别为5.4、5.1、4.6、4.5和4.1,这5款花生油都属于“较香”的级别。

 

其中,有志愿者对胡姬花和金龙鱼的评价是“挺香的”和“有花生香味”;不过,长寿花却被部分志愿者吐槽为“有点腐败的气味”,福临门则是“有轻微油腻味”。

 

西王、鹰唛、刀唛及多力的香味评分为4分或以下,这4款花生油均为“有点香”的档次。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观感受上,有志愿者反映鹰唛和刀唛“没什么花生香味”,浓香型的西王花生油也被一些志愿者认为“香味太淡”。

 

负责主观评价实验的技术员表示,香味评价只是反映部分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主观的感受,所以,评分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消费者也可能会问,10款花生油都是用压榨法生产的,为什么在香味评价上面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业内资料显示,压榨法也分为高温及低温压榨两种方式,高温压榨法超籽温度达到200℃,低温压榨则是在70℃以下进行。

 

高温压榨花生油香味更足,受消费者喜爱;低温压榨花生油风味清淡,但是相对于前者能较大程度保留花生中的营养。

 

添加香精是行业“秘密”?

 

香精,对于食用油行业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而花生油恰好也是由于浓郁、独特的香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你买的花生油是否也会添加香精?

 

在某著名的第三方原料批发平台上进行搜索,可以发现有不少的供应商销售“花生油香精”、“花生香精”等产品。其中,部分“花生油香精”标注了具体的使用范围:用于乳品、糖果、饮料、饼干等食品的增香。

 

不过,本刊测试员以油脂企业采购人员的身份跟一家香精供应商进行了联系,对方明确表示他们的花生油香精可以使用在花生油里面。

 

“一般的勾兑比例是0.5%,勾兑后的香味逼真,一般的人吃不出来。”这位供应商同时解释,“现在很多的油脂作坊都卖这种香精来增,普遍的做法是给大豆油加点香精就做出了花生油。”

 

“除了油脂作坊之外,超市里的大品牌花生油是否也会买这种香精来添加。”本刊测试员继续追问到。

 

供应商并没有指出具体的牌子,但告诉测试员,一般的客户都要求他们对交易信息进行保密,希望能理解。

 

按照《GB 1534-2017 花生油》国标的要求,花生油产品不得添加任何香精香料,以及其他食用油类和非食用物质。

 

如果在花生油里面添加了香精或香料的话,那就属于违法行为,这无疑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和伤害。

 

“目前来说,还有具体的标准方法对花生油中的香精进行测试和鉴定。不过,根据经验,一般的大品牌应该都不会加这种香精的。”检测机构的技术员告诉本刊。

 

一般而言,压榨5升花生油至少需要11.25千克花生。按照目前的花生收购价(3元/斤),5升装花生油仅原料成本一项就大约为67.5元,这还没包括流通、经销成本。

 

所以,5L装压榨花生油价格低于70元水平的话,那么,这种花生油的真实性就比较值得怀疑,有可能是使用香精仿冒的产品。

 

测评报告二:鹰唛、西王等含反式脂肪酸,10款花生油均未检出致癌毒素

 

在调查问卷中,消费者最担心的花生油安全性问题是黄曲霉毒素和反式脂肪酸,这两种成分都与大家的健康息息相关。

 

《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10款花生油,检测指标包括反式脂肪酸及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结果显示,反式脂肪酸普遍存在于10款花生油当中,含量水平是0.006%~0.026%,其中,鹰唛含量最高。不过,考虑实际食用量,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对消费者影响并不太大。

 

其次,10款花生油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与上一次花生油的测评结果相同,再度说明品牌花生油的安全性依然值得信赖。

 

鹰唛反式脂肪酸相对最高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将立法保证到2023年时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原因是当前每年约有50多万人因摄入过多反式脂肪(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目前,人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沙拉酱、饼干、蛋糕、面包、曲奇饼、雪糕、薯条等常使用氢化植物油的食物中。

 

资料显示,植物油在氢化之后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能够产生广泛的用途。但是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本身多为顺式结构,未被氢化的脂肪酸就有可能由顺式变为反式。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邓泽元曾指出,除了氢化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外,油脂在高温处理下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比如花生油就需要经过精炼、脱臭等高温工艺。

 

测试结果显示,鲁花、胡姬花、福临门等10款花生油均检出了一定水平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是0.006%~0.026%,其中鹰唛的含量最高。

 

 

 

《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2013年)》这份报告公开了13类常见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其中植物油的平均含量为0.89%,反映出花生油反式脂肪酸含量水平控制得比较好。

 

WHO目前建议,每日摄取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应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反式脂肪酸,中国的健康机构也采用了这一建议。

 

以含量最高的鹰唛为例,每日食用25克的花生油(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植物油摄入量),那么摄入的反式脂肪酸约为0.01克。因此,消费者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预包装花生油安全性仍然较高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所分泌的一大类毒素,共有AFB1、AFB2、AFG1、AFG2等20多种结构,其中B1的毒性最强,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邓小玲博士曾指出。

 

她强调:“消费者平时喜欢食用的花生、玉米等也是黄曲霉菌最容易侵染的对象,以花生、玉米为原料的农产品制品如因生产工艺落后或处理不当等,可能会造成毒素残留。”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机构(IARC),将黄曲霉毒素B1(AFB1)定为为第一类致癌物,即对人体的致癌证据已经充足明确。

 

2015年,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了大米及其制品、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花生米、啤酒等4大类食品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植物油对AFB1的暴露贡献率为92.5%,其中仅花生油的贡献率就高达92%。

 

因此,AFB1的含量高低是衡量花生油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花生油中AFB1不得超过20μg/kg。

 

在此前的花生油测试中,来自全国的10款土榨花生油,有2款的AFB1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0μg/kg),分别为25.07μg/kg和43.75μg/kg;9款预包装花生油的AFB1含量则均小于20μg/kg,符合标准。

 

不过,检测的方法使用的是试剂盒法,只能判断花生油中的AFB1是否低于20μg/kg,但无法知晓具体含量。

 

“如果想知道具体的结果,可以使用精确度更高液相色谱法,它的灵敏度可以达到5ppb,即5μg/kg的AFB1也能检出到。”测试工程师表示。

 

因此,为解决消费者的担忧,本刊采用效果更好的液相方法,再次对10款预包装花生油进行AFB1的检出。

 

结果显示,10款预包装花生油的AFB1含量都在5μg/kg以下,即含量水平已经低于方法的检出限值,说明AFB1的含量已经微乎其微。

 

 

 

“正规大型植物油生产企业的压榨精炼温度一般会超过300℃,这个温度足以破坏AFB1,但小作坊恰恰缺乏去除AFB1精炼工艺,最终造成AFB1随污染原料进入散装花生油。”邓小玲指出。

 

所以,散装的土榨花生油极容易出现AFB1的情况,长期摄入这种AFB1超标的花生油,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如慢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慢性肝损伤和诱发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本刊提醒消费者,请优先选择正规的预包装品牌花生油,为你的健康和安全上一把锁。

 

CCR综合测评报告:鲁花表现较优,鹰唛、西王排名靠后


经过品质性、感官性、安全性等指标的对比后,综合测评结果显示,鲁花5S压榨一级花生油CCR得分达到9.5,表现较优。

 

由于香气主观盲评不理想、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等原因,鹰唛花生油和西王压榨花生油(浓香型)CCR得分分别只有7.0及7.2,排名靠后。

 

值得注意提醒的是,本次送检的10款预包装花生油采用灵敏度更高的方法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测试,结果为均低于检出限,比国家标准限值低出许多,说明预包装花生油的安全性依然较高。

 

 

 

花生油也有“营养缺陷”

 

花生油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让许多消费者对它“始终如一”,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吃花生油的饮食习惯。

 

但是,花生油除了有浓郁香气的优点之外,其实也存在某些“营养缺陷”。

 

在上一期的花生油对比测试中,我们发现花生油几乎不含n-3系列脂肪酸(如亚麻酸),n-6系列脂肪酸(如亚油酸)则含量较高。

 

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6和n-3脂肪酸的摄入比值过高(失衡)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还是中国营养学会都曾为消费者制定过n-6和n-3脂肪酸的适宜摄入比值((4~6):1或(5~10):1)

 

因此,如果长期只吃花生油的话,那么消费者可能面临着n-3脂肪酸摄入不足的风险,从而引发其他健康疾病。

 

不过,消费者可以采取添加其它油脂来补充这个短板,如Ω-3脂肪酸含量较为丰富的亚麻籽油和菜籽油。

 

 

 

同时,正确的用油和烹调方式同样对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凉拌可以选用亚麻籽油、芝麻油及橄榄油。煎、炒可以选择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葵花籽油等。

 

就油炸而言,椰子油和棕榈油最为合适,尤其以猪油为佳。

 

最后,本刊提醒消费者植物油都是不含胆固醇的,而由于不存在转基因花生,所以标称“非转基因花生油”有变相欺骗的嫌疑,同时花生油在12摄氏度的低温下会发生浑浊,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