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有机认证
2018-04-04 08:39:08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佚名
事实上,本刊记者调查中所发现的有机食品乱象只是冰山一角。在环境恶化的大前提下,有机认证如何能确保产品的安全?缺乏检测标准的有机食品又如何脱颖而出?
2014年4月1日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55号令)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目前有机食品的“乱象”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有机食品有没有检测标准?
消费者愿意以高价选购有机食品,本来就有对环境污染的担心。在整体大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有机种植还面临着土壤稀缺的问题。
以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为例,2013年八月南方的“镉大米事件”仍让广大消费者记忆深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公开指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本次《消费者报道》同样选择两款有机大米进行镉含量的测试。结果显示,一款从电商平台顺丰优选所购的“绿之源”有机大米镉含量为0.014mg/kg,另一款名为“田园坊”的有机大米镉含量则是0.0057mg/kg,二者均远低于《NY/T 419-2007 绿色食品 大米》中0.2mg/kg的限量要求。
“在目前国内大城市的大气和水质质量情况下,很多的食物都含有镉,但人一生的镉摄入量不能超过2克。”专家解释道,镉是有害重金属且人体难以代谢出去,超过2克则有可能酿成骨痛病,较其他重金属而言,镉更容易被农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
以目前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势态,它很可能成为我国有机产品数量最多的产品之一。在我国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1的生产条件污染控制条款中,虽规定了“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5%,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的限量”。但没有制定和颁布有机稻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有专家表示,就有机稻米而言,目前实施标准难以做到。主要原因一是检测项目过多,涉及农药残留有69项,涉及重金属有10项,全检较难;二是检测费用成本过高,生产者难以承受,检测机构难以减免。因此,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有机稻米的质量评价难度大已是一个客观现实。
目前,除2011年颁布的一套包括生产、加工、标识与销售以及管理体系4部分在内的国家标准《有机产品》外,仅有少数专门针对有机产品检测的标准,比如《有机茶叶》。
《消费者报道》以一款“安溪一农有机乌龙茶”的产品作为代表检测了5项指标,包括铅和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指标。检测结果为:铅含量0.96mg/kg;4项农药残留均低于检出限,符合《NY/T5196-2002 有机茶》中的相关要求。
然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评审专家曹志平接受采访时曾强调,有机其实是一种生产方式,产品检测结果“未检出”,并不代表生产方式就是有机的。
“认证式”事后监管
“有机食品卖高价,既不是因为更安全,也不是因为更营养,而是消费者愿意相信它更好,愿意付高价。”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
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可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消费者把有机农业生产看做是简单的“不用化肥、农药和其他有害添加剂”,或者在概念、技术上把有机农业与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混淆。
对于“有机食品”质量标准高于“绿色食品”,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白雪华解释说,主要是绿色食品的生产种植时允许使用一定化肥和农药,所以质量标准低于有机食品。介于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
与无公害农业或绿色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不仅仅是不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更主要的是遵循自然规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强调农产品的优质和纯天然,比如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然而,有机食品还是非有机食品,靠肉眼无法辨别,认证就成了关键问题。
目前,多数有机相关标准是针对农业种植过程的规范。这方面由专业认证机构审核,即在所谓的有机认证监管体系内。
中国的有机认证是一种自愿式认证,要获得认证企业需提交申请,与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签订合同,而后付费并接受检验。
近年也曾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的有机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1%。其余99% 所谓的有机茶都是假的。而对于有机茶品牌的认证,更是“只要交认证费,就是有机茶”。
2014年4月1日起,国家认监委原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将进行修改,这一实施规则现全面实施在有机食品最小销售包装上,除了要具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还要具备有机追溯码和认证机构的名称或标识才可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只有欧盟或某个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而没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的产品,不得在中国内地市场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但事实上,经过认证贴上了有机码,并不能完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往往消费者缺乏个人动力上网核实有机码。同样,这给不少假冒有机的产品提供了便利,那些名字里含“有机”二字的并非都是真正的有机食品,有些甚至根本没得到有机认证。
此外,上海中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斌透露,在行业内,会将用过的标签留下继续贴,甚至包括不是在原产地的标签贴原产地的标签等情况。因此,即便是拥有了“身份认证”,一些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依然是个问号。
在监管体系尚未完备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存在着难以解决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