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上演后厨风波:关东煮与垃圾桶为伴,入华30年遭遇中年危机

2022-03-18 11:19:49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叶曼至

又一家便利店摊上事了。

3月15日,有媒体曝光7-ELEVEN(下称:7-11)北京亮马桥店后厨问题的暗访视频。视频中,后厨乱象随处可见:店员将装着关东煮食材的篮子放到垃圾桶上;“蟑螂贴”直接放在一次性杯盖旁;盒饭半成品饭菜加热的餐盒,与杂物放在一起,盖子上全是油污;热饮上架超过13天属于超期食品,店员便更换了标签。

截屏2022-03-17 下午6.03.20.png

在315的节点上,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棘手。同日,便利店7-11运营主体之一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发布致歉函,承认该店铺存在违规问题,即日起对涉事店铺进行停店处理,并表示针对涉事店铺的后续整改等问题,会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和指导落实,同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人要吃的东西,最起码要有保证吧。”“别以为消费者就单纯以为只有亮马桥店一家才这么脏,期待你们都安上监控,明厨亮灶地让消费者看到(内部)!”网友们在网络上评论道。

就后厨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相关整改以官方微博“北京7-11”及公众号“7ELEVEN北京便利店”发的致歉函为准。

事实上,此次涉事的门店为加盟店。“后厨乱象一直是便利店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大部分连锁品牌来讲,有标准但执行不到位,是监管工作难点。”凌雁管理咨询的创始人、首席咨询师林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如今,中国便利店市场正迅速崛起,但进入中国市场已接近三十年的7-11,却反而来到了“中年危机”时刻。                           

多重身份的加盟制

7-11起初诞生于美国,前身为美国南方公司,后被日本伊藤洋华堂取得公司过半股权,并将南方公司名称改为7- ELEVEN公司,之后在2005年完成收购全部股权。

1992年,7-11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先是扎根华南市场,又北上进入京津地带,随后布局在十余个省市。其中,北京、天津、成都这三个城市的门店由日方直接管理,其他区域则由当地区域授权商运营。

比如,粤港澳地区的7-11代理商,是牛奶国际与广东信捷商务发展组建合资的广东壹便利店有限公司;由统一企业持股45.4%的统一超商,掌握着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上海、浙江7-11的经营权;而京津地区的7-11,则由7-11日本母公司伊藤洋华堂与王府井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负责。

VCG111364473767.jpg

复杂的运营商系统,配合直接的加盟模式,7-11的门店曾快速扩张。

据公开资料显示,7-11于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2012年,北京7-11分别放开以将部分直营店转化为加盟店的委托加盟,及主打门店扩张的特许加盟,由此打开7-11加盟模式,为其低成本运营打下地基。

跟随市场脚步,7-11也在布局下沉市场。2018—2020年,7-11便利店分别与南京金鹰、武汉大东方、西安提客、福州三福百货、长沙友阿、郑州三全等当地企业合作,展开各地区的特许经营。

2018年,7-11在江苏南京开设该省首店;2019年8月与11月,陕西、福建两地的首店也在西安、福州开业,这三家门店分别以35万元、39万元、41万元的业绩,拿下当时7-11全球单店单日销售记录之最。

2020年5月,7-11相继在湖南、河南开出首店,刷新更高的销售记录。

据媒体报道,湖南首家7-11开店首日营业额超过50万元,累计客数超过5000人,平均每个小时就有近300名顾客进店;位于河南郑州国贸360商圈的7-11门店,更是一举拿下单日65万元的营业额。

加盟模式让7-11门店迅速拓展,登上便利店的神坛宝座。不过,来自多重“身份”复杂性质的加盟模式,大大增加7-11的管理难度,监管弊端频出。

据媒体报道,2019年8月6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在深圳罗湖区解放路的7-11便利店的热柜中发现一只老鼠。从微博附带的视频可以看到,在一个被清空的热柜中,有一只手掌大小的老鼠在四处乱窜。

本土“后浪”强势来袭

与此同时,长江后浪推前浪,持续发力的中国便利店们,也将7-11“拍倒”在沙滩上。

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数字化趋势观察》,自2015年以来,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总营业收入持续平稳增长,2020年接近3000亿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2020年中国传统便利店企业门店数量前三的是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门店数量分别为27600家,22394家,20212家。

7-11排行第七,门店数量仅有2387家。

WechatIMG7510.jpeg

林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门店的体量是一个硬指标,部分便利店的背后品牌实力强劲,想大面积扩张门店不是难事,比如,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昆仑好客等。

7-11的对手还来自国内各地域新兴的便利店。

《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显示,2020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19.3万家,较上年增加6.1万家,同比增长46.21%;2020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2961亿元,较上年增加405亿元,同比增长15.85%。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中,80%以上的便利店品牌都是扎根当地市场为主的区域便利店,比如太原的唐久、重庆的可购、武汉的TODAY、长沙的新佳宜等。

这些区域化便利店的鲜食、速食与当地本土的饮食习惯相结合,比日式便利店7-11更了解“中国胃”。除了传统便利店里的寿司、关东煮等,还加入了肉夹馍、油条、车仔面、拌粉等出品,更为接地气。 

“所谓便利店,肯定首要是要提供便利,消费者有可能使用到的生活用品,便利店都应该提供到位。”林岳建议,未来,7-11需要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早午晚餐、饮品、零食等的饮食习惯与选择,才有机会生存得更好。

在经历了食品安全问题与同行的竞争冲击之后,前浪7-11如何这片红海里游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