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无线充电器对比:10款无线充电器比不过iPhoneX标配的有线适配器
2018-04-09 07:49:00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张德荣
充电速度是无线充电器的基础考核指标。在手机电池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般而言,5W的有线充电充满需时3小时左右;12至15W的大概需要2小时;20W以上的能在1.5小时以内。
那么,标称输出功率在5W以上的无线充电器能带给我们全新的充电体验吗?
2017年2月,《消费者报道》对市面热销的10款无线充电器进行了充电速度和充电难度的测试。测试样品当中包括了苹果官网有售的价格高达498元的贝尔金和Mophie。
结果显示,10款无线充电器充满iPhoneX的用时均比5W标配的有线适配器要长。
Qi标准无线充电原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
无线充电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和电场耦合式。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所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它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支持Qi标准的手机可以匹配不同的Qi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
当前最成熟、能实现量产的无线充电技术为电磁感应。所以本次测试的选样均为Qi无线充电器。
Qi标准的技术原理为:充电座(发送端)和手机(接收端)分别搭载一个线圈。充电座接上插头,通上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后,线圈周围会因为电流磁效应产生磁场。当手机放置在充电座时,它里面的线圈会感知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并导向电池。这就实现了充电座和手机之间的无线充电。
另外,电磁感应这项技术也被应用到电磁炉、IH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当中。
贝尔金、品胜充满iPhoneX超过4小时
考虑到大家都有“时刻充电、随坐随充、随走随拔”的充电习惯。所以在充电速度的测试上,《消费者报道》记录了10款无线充电器各自对iPhoneX和三星S8充电30分钟、60分钟的已充电量百分比,以及充至电量100%的总用时。
另外,本刊加入了“有线充电”作为测试对照组,他们分别是苹果的5W和12W电源适配器。
结果显示,除了ESR、贝尔金、品胜外,其余7款样品充满iPhoneX的用时都在3小时45分钟以内。
但从整体上讲,10款无线充电器中,没有一款能在1小时内将iPhoneX从电量0%充至40%。这与我们熟悉并且习惯的“有线快充1小时充到80%”相距甚远。这也意味着他们1小时的充电量难以满足部分人5小时的中度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12W的适配器接上数据线后,最快仅用时2小时12分钟就将iPhoneX充满,而接上实测速度最快的机乐堂无线充,都需要用时3小时38分钟,相差近1.5小时。从输入端一样功率的角度去分析,无线充电的能量转换率并不高,输出端的功率是远低于输入端的。一名从事通讯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工程师回复本刊:“有线充电是电能传输,损耗主要体现在电路上;无线充电是“电-磁-电”的转换过程,除了电路损耗外,还有能量间转换的传输损耗。”
更令人怀疑的是,标称最高输出功率7.5W,苹果官网有售的贝尔金、Mophie,其充电时间竟然比iPhoneX标配的5W充电适配器有线充还要慢接近1小时。其余8款产品都有“5W输出”、“10W输出(Max)”之类的标示。从实际充电时间来看,这10款无线充电器均没有达到“5W有线充电”的水平,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对于无线充电器,消费者需要认知三个功率值。第一个功率是无线充电器的输入功率,也就是电能输入到充电板线圈的功率;第二个功率是无线充电器线圈的输出功率,它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对外传输能量的功率;第三个功率是设备充电时的实际功率。
通常来说,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 > 实际功率。输出功率与实际功率之间还存在 65%至75% 的功率损耗。所以,10款无线充电器给iPhoneX充电时的实际功率可能只有3W至4W,这是他们比5W有线充电慢的根本原因。
根据行业数据,有线充电的损耗率低于5%,因此从充电传输效率来看,有线充电具有先天的优势。
对比三星S8与iPhoneX的充电数据,我们发现8款无线充电器搭配上“9V 1.67A”电源适配器(约15W)后,充满S8用时基本在3小时左右;而搭配上12W的适配器后,充满iPhoneX用时基本在3小时45分钟左右。
这一结论也符合实际,因为输入功率越高,在转换效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输出功率越高,充电效率越高。部分品牌也在宣传页面上标识出“可支持QC3.0快充”、“快充输出”等字眼。其实这种说法就相当于给无线充电器搭配输入功率更高的电源适配器,这样就能在手机线圈上产生更多能量。《消费者报道》建议有快充需求的消费者可在选购时留意心仪的无线充电器是否支持高功率电源适配器。
有效距离:绿联有效感应距离达8mm
为了防止磕磕碰碰对手机造成损伤,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配一个手机壳,有的甚至来个“加厚版”。然而这会不会影响无线充电呢?
为了模拟这种情况,《消费者报道》在充电测试时,逐步在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加入A6纸,并在样品不能给手机充电瞬间,记录下已经放入的A6纸张数,以此来评价无线充电器的有效(感应)充电距离。
结果显示,除了绿联表现突出,能抵受8mm的充电阻隔外,其他9款产品的有效充电距离集中在5.5mm至6.5mm这个范围内。其中,倍思和ROCK的实测值并未达到其标称要求。
一名从事通讯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工程师回复本刊:“手机壳的厚薄以及材质都会对有效感应距离造成影响,另外输出端的电磁波也很关键。”
《消费者报道》建议,手机保护套比较厚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绿联。
对比有线充电,日常使用无线充电器时,你或许还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状况:桌面的抖动或者不小心的推碰可能打断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过程。
考虑及此,本刊针对性设计了一个测试场景:将手机放在测试样品正中心位置,以水品方向为平移方向逐渐平移手机,并在样品不能给手机充电瞬间,记录下已经平移的距离,以此来确定无线充电器的有效充电区域。
结果显示,方形结构的品胜,其平移充电距离超过了2cm。而Mophie和尺寸最小的Anker均只有1.2cm。
本刊认为,有线充电相较无线充电稳定性更高,因为线一直连着输出端和手机,而无线充电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对于长时间不注视手机充电状况的人群,使用有线充电相对更稳妥。
(责编:胡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