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打假“特供酒”:50元散装白酒换包装,卖出近千元高价

2024-05-11 18:45:02     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黄婧

“特供”“专供”“内供”“内部专供”“RMDHT(人民大会堂)”……消费者如果在白酒包装上见到了这样的字眼,可要当心了。

近段时间以来,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冒用党政机关、军队等名义,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犯罪活动。目前,贵州、内蒙古、郑州、吕梁、西双版纳等十多个省市地方监管局已启动整治“特供酒”行动。

一些商家打着某某单位、某某机关专供的旗号生产和售卖白酒产品。因打着特殊旗号,这些酒类产品往往被卖出动辄成千上万元的高价,但据调查,这些看似特殊的白酒实际上是成本低廉的散装白酒,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实际上,近年以来,无论是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尽管多有监管,“特供酒”因其暴利与隐蔽性仍然暗处丛生。

50元散酒摇身一变千元“特供”酒

“特供酒”究竟有多暴利?今年,重庆公安机关破获的特大制售“特供”假酒案揭示这一暴利产业的神秘面纱。

据公安部食药侦局发布文章,在此案中,团伙制作的酒类名目众多,包括“中央国家机关特供三十年陈酿”“国务院后勤采购酒”“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中央警卫局接待酒”等27中“专供”“特供”酒类。

1.jpeg

警方查获的“特供”假酒(来源:公安部食药侦局官方公众号)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曾光在分析该案时介绍,在涉案现场查扣的涉案样品,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实际上成本非常低。每一个瓶子里面的基酒以及外面的包材,整个成本不超过50元,卖到市场上要达到600元到800元的销售价格。

这些“特供酒”销售渠道往往十分隐蔽。据曾光介绍,作案团伙通常利用一定渠道获得精准客户信息和电话,通过电话销售、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广。在销售时,虚构一定话术和相应特殊身份,比如曾在某某酒厂工作,有特殊渠道拿到“特供”白酒等。

售卖虚假“特供酒”货的之多违法所得令人咂舌。在此案中,警方共抓获涉案人员53名,捣毁生产、销售、储存所谓“特供”假酒窝点12个,假酒包材180余种、85万余件,涉及非法商标标识240万余枚,查明销售金额2000万余元。

除上述案例以外,公安部还在近期通报了四起非法制售“特供酒”的案例。包括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林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范某波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12·19”假冒注册商标案、河南鹤壁公安机关侦破“1·02”假冒注册商标案。四起“特供酒”案例累计案值超过5亿元。

“特供”酒为何“野火烧不尽”?

针对“特供酒”的监管行动,并非首次。早在2013年3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同年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酒类企业不准生产标准有“特供”“专供”“专用”等字样的白酒。

2020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2022年,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的通告》,其中提到,严禁线上线下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军”字号烟酒等商品,指在商品或包装上印刷、刻制、铸造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字样或者图案,易误导消费者、造成涉军负面影响的商品。

形似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白酒产品的“特供酒”为何在市场中泛滥,屡禁不止?

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特供酒”由于其流通渠道的特殊性质,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与稀缺价值。一件产品能成为“特供”,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其品质的优越。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能买到“特供酒”,似乎也意味着人脉网络与社会地位的不凡。

这一特殊的概念背后象征的稀缺价值被不法商家加以利用,借机营销,炮制出了所谓“特供酒”产品在市场上售卖。

2.jpeg

警方查获的“特供”假酒(来源:人民日报)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指出,在早期阶段,市场与行业经营不够规范,于是许多企业利用人们对于特供、专供产品的猎奇心理专门开发一些专销产品,通过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来崛起高额利润。很快,后来特供酒与专供酒已经成为了低质高价、假冒伪劣的重灾区,早已被国家与行业层面清理,但是特供酒稀缺、高价值等特性已经被市场与消费者接受与认可,这为后来的造假提供了基础。

市面上真的有所谓的“特供酒”吗?

事实上,真正的“特供酒”早已不存在于市场当中。

据往年公开资料,2012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报道中称,标识茅台生产的“商务庆典酒”、“80周年建军酒”、“军区专供酒”、“国家机关后勤采购特供酒”等几款产品都已经停止生产并且召回,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上述名号的白酒,均属假冒。201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也在公开报道中标识,五粮液已在2013年或更早之前就不再生产特供酒了。

然而,在巨大利益诱惑下,仍有部分商家生产制造“特供酒”。

5月8日,《消费者报道》记者尝试以“特供”“内供”“内部专供”等关键词在各大电商平台,均已无从寻觅“特供酒”的身影。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某生活平台上,曾有不少消费者分享自己喝到“特供酒”的经历。不少消费者上传的图片显示,该类“特供酒”外观多形似“飞天茅台”“五粮液普五八代”等经典白酒产品,产品包装上印有“茅台内供酒”“职工专用酒”“内部专供”等字眼。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产品包装将品牌英文印成“MOUTAI”。

3.jpg

近期,针对这一乱象,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特供酒制定了《市场监督总局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拟严禁制售“特供酒”,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蔡学飞分析指出,此次整治法规明确除了包装外盒、瓶身之外,针对产品标签等附属物料也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当于查漏补缺,要求更加细致,可以进一步规范相关产品生产与销售,遏制“擦边球”、浑水摸鱼的情况。

对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近日发布消费提示:牡丹江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假酒傍名牌的现象,当心被“李鬼”酒所迷惑:

一、拒绝购买无厂名、厂址、标识的三无白酒,“牛皮纸做旧”的光瓶酒,外包装长毛的“洞藏老酒”,“网络直播”销售的三无白酒,质量无法保证,消费者应拒绝购买。

二、拒绝购买标注有“政府机关”“军队”等信息的白酒,外包装标注有“政府机关”“军队”“国旗”“国徽”等信息的白酒,其产品涉嫌违法,消费者应拒绝购买。

三、谨慎购买“年份”“特供”等白酒,外包装标注有“15年洞藏”“30年陈酿”“专供”“专用”“特制”“内供”等信息的白酒,其真实性存疑,消费者应谨慎。

四、谨慎购买“虚标扫码价格”的白酒,谨慎购买“虚标扫码价格”的白酒。扫描二维码显示高价,进行低价促销的白酒,经营者涉嫌误导、欺诈行为,消费者应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