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组织称河南出现镉超标小麦 环保部回应已经送检
2018-03-30 14:18:06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佚名
2016年8月,河南省新乡市发现部分小麦存在镉含量超标的状况,最高超标了34.1倍。对此,新乡市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回应称,该地块小麦的镉含量的确存在超标的情况,但所涉农田区域较小,且该农田生产的小麦都已经被政府收购存储,并未流入市场。
时隔一年,又逢小麦丰收时,“镉麦”却疑似再度来袭。
2017年3月23日,某环保公益组织称其在河南省新乡市随机取了12个麦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2个小麦样品镉全部超标,超标跨度从1.7倍至18倍不等。
随后新乡市政府作出了应对措施,收购环保组织反应的污染地块的麦子,并承诺对污染的农地进行苗木种植的流转。
6月21日,国家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河南省已启动粮食安全应急机制,提取疑似“涉镉”小麦、土壤样品送检,目前检测结果尚未正式发布。
为什么会出现镉小麦?镉超标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人体摄入镉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植物性食物如稻米、小麦等。
20世纪被日本政府认定的第一个公害病——“痛痛病”,该事件的“元凶”就是镉。该病名称的由来,是患者会痛苦地哭喊“痛啊痛啊”。
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达30年,且会在人体肝、肾内不断积累,严重的还会引发肾功能障碍、软骨病等。
长期饮用镉污染的河水、食用镉稻米,会在体内蓄积,出现尿多、尿频、便秘,之后无法站立、肌肉力量降低,甚至连呼吸时都会感到骨痛,最终,骨骼极度脆弱,打喷嚏、抬胳膊都会造成骨折。
矿区污染是我国学者目前公认的镉粮的重要来源,在自然本底中,镉通常与铅矿、铅锌矿、铜锌矿等共生,因此在冶炼金属时,镉可以通过废水、废渣、废气进入环境,再通过水源进入土壤和农田,最终进入食物链。再者,污水灌溉也扩大了土壤和水体的镉污染范围。
有澳大利亚学者对农业中的镉进行分析,发现施入农田的磷肥是关键因素之一。广东环保局估测,我国每年随磷肥带入土壤的总镉量约为37吨,因而含镉磷肥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另外,镉可用于制造电池,其化合物还大量用于生产颜料、荧光粉等。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还无法做到较好的垃圾分类,如果含镉的废弃物不能很好地分离回收,不管是进行焚化还是掩埋处理,都会导致土壤的污染。
新乡被誉为“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当地电池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可能遗留了大量重金属污染问题,并通过水和大气进入土壤,其中就有镉。
然而,国家收购粮食时的主要检测标准包括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镉、呕吐霉素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均不在检测之列。
尽管镉大米、镉小麦频发牵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但由于消费者在粮食选购时的信息不对称,产品包装上没有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信息标示,确实只剩下盲选。
我们寄希望于国家可以尽快加强土壤检测与治理,并呼吁企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示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一起来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