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质量调查:6年来奥克斯不合格率高达54% “304”不锈钢并非质量保证
2016-12-21 16:50:00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张德荣
漏电、烫伤、干烧、“重金属超标”,不少消费者会重点关注电水壶的质量安全问题。
那么,究竟哪些品牌质量缺陷更多?哪些项目是不合格重灾区?消费者又该如何科学避开高锰“毒水壶”?
2016年12月,《消费者报道》整理全国工商质检部门2010年至今的502条的电热水壶抽检信息发现,整体不合格率高达17.3%。就单一品牌而言,奥克斯在11次抽查中,不合格次数高达6次。
奥克斯不合格率高
本刊参考京东、苏宁易购、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品牌导购,并结合问卷调查中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度,整理出12个主流品牌的抽检信息,其中,奥克斯、半球的不及格率较高,抽检数据的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接地措施、标志说明、结构等项目。(如图1,2)
奥克斯产品包装上标示生产制造商为佛山市海迅电器有限公司,记者点击奥克斯官网并未发现电水壶产品的销售,而且在多个知名线下家电卖场也未见其“踪影”。这表明,奥克斯电水壶可能为走线上销售的贴牌产品。
在最新一期电水壶对比测评中, 本刊亦在线上选购了奥克斯HX-A5191电水壶,测试结果后期将会发布。
针对政府部门抽检中的重点不合格项目,一位检测机构工程师对《消费者报道》分析表示,“接地措施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接地线过短,易被扯断引起接地失效,增大触电风险。而结构不合格项目中,与消费者使用体验较为密切的一项是,多次使用后,无绳电水壶的壶底和底座的触点连接失效。”
“水煮沸后电源不切断”问题反馈多
除了政府部门的抽查信息,从产品的实际消费体验出发,《消费者报道》2016年5月曾对150名电水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故障提及率最高的问题是“水煮沸后电源不切断”,高达44%。此外,30%的用户遇到“电水壶溢水且导致水壶停止工作”的问题。
据检测机构专家介绍,水煮沸后电源不切断的原因一般可能是温控器失效,或是部分产品的温控器为蒸汽感应,如果用户打开壶盖进行加热或加入茶叶、食物等,就可能会使温控器无法感知。而水煮沸后电源不切断可能导致的危险情况为水壶干烧,可能烧穿壶底甚至引发火灾。
针对于此,《消费者报道》近期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美的、九阳、苏泊尔、飞利浦、奥克斯、SKG等6品牌电水壶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非正常工作”和“耐潮湿”两项对比测试。
前者模拟的是电水壶在干烧状态下,热断路器能否正常工作,后者模拟的是在水溢出等不利条件下,电水壶底座会否被高压击穿。
最终结果显示,这6款常见的品牌电水壶均设置相关应急设施,安全通过两项测试。
“304”不锈钢不等于百分百安全
2016年第一季度,江苏省质监局对线上线下共50批次电水壶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结果发现,在45批次不锈钢样本中,有55.6%使用高锰钢,锰含量为9%至10%。结果出来后,许多消费者担心高锰钢的危害。
锰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金属元素,通过日常饮食摄取基本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如果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可能导致锰中毒的风险增加。锰中毒所影响的器官主要是脑,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更严重的可能会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症。
消费者对“高锰钢”的担忧,让不少厂家高调宣称使用“304”不锈钢,“锰含量更低,产品材质安全。”但实际上,使用了“304”不锈钢并不代表产品就能满足食品级的安全要求。即使同为使用“304”不锈钢的热水壶,其安全性也可能有差异。
首先,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是对不锈钢的“身份确认”,比如“304”就是其中的一种不锈钢材料。(如图3)
而国家标准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则是对用在食具容器的不锈钢材料进行了相关要求。
虽然该标准只对铅、铬、镍、镉、砷5种物质有要求,并未对锰作出限定,但只要符合标准GB 9684-2011的不锈钢,其锰含量基本在2%至4%左右,不会存在锰析出超量的风险。
即使同是“304”类型的不锈钢,有的能通过标准GB 9684-2011,用于食品器具,有的则不符合食品级要求。
这是因为“304”不锈钢只需满足图2中规定元素的成分一致,但砷、铅、镉及其它物质的成分可能不一样,对于GB 9684-2011标准中砷、铅、镉的要求也就无法保证。另外,不同加工工艺下的304,其金属析出情况也可能存在差别。
因此,《消费者报道》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前可查看产品包装或壶身是否印有“执行标准GB 9684-2011”或“食品接触用”字样(GB 9684-2011将在2017年4月被GB 4806.9-2016正式代替)。
对于电水壶中重金属析出的问题,2016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美的、九阳、苏泊尔、飞利浦、奥克斯、SKG等6品牌标称使用304不锈钢的电水壶,结果显示,有两个品牌的电水壶镍超标,究竟是哪两个品牌?详情敬请关注“消费者报道”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消费者报道”官网,留意本周四发布的电水壶对比测评。
(责编:陈加索)